关灯
护眼
    送走了周海易和唐钰,苗将军便开始整兵。他自己不能离开秋水,但派了他手下一名年轻的得力干将。

    这人名叫赵更离,当年也曾跟南明一起在不落城征战过,后来被他收入麾下。

    他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双吊梢眼,看起来非常不好惹。他也确实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火怒三丈,当兵之前几乎天天跟人打架。但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容易在军中树立起威望。加上他也确实身先士卒,能打能抗,是个率军前往不落城的好人选。

    再说周海易和南明一路回京,预料之中的神隐门刺客倒是没遇上,劫道的山贼、小偷小摸的惯犯、还有妄图往饭菜里下药的黑店老板是撞了个遍。

    好在唐钰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化险为夷,两人一路顺利到了京城。

    唐钰暗示过周海易,他那身华丽的衣服太显眼了,身上还带着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玉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打他的主意打谁的主意。但周海易拍着唐钰的肩表示,我这不是雇了护卫,不怕的。

    于是雇来的护卫唐钰只得认命地提起二十分的精神。

    进京之后两人的安全就不再需要担心了。以周海易的身份,在京城的出名程度,没人敢对他下手做什么,唐钰的护卫工作到此也就终结了。

    他跟周海易提出了暂别,周海易一开始不愿意,但他转念一想,对方可能是有别的事情要做,他最好还是不要绊住唐钰的脚步,两人便分开了。

    周海易不知道唐钰去了哪里,他自己是一刻钟都不敢耽误,径直就入了宫。

    皇帝日理万机,他打听到现在皇帝正在召见几位大臣,好像是为的什么和谈的事,他不愿意在外面干等着,就先去了自己姐姐那儿。

    淑贵妃正在庭院里赏花,见他来心头一喜,脸上的笑意就荡开了。她吩咐身边的丫鬟去取两碟点心水果,拉着周海易到屋里坐下。

    “你说你,出京那么久也不知道给姐姐稍个信儿,害我担心这么久。”淑贵妃责怪起周海易来。

    “信?我送了啊,不过不是给你的。”周海易从姐姐面前的盘子里随手捡了块糕点吃,“姐,他最近对你怎么样?”

    “他忙,最近来得少了,我乐得清闲。”周贵妃打量自己的弟弟,“你瘦了,这一路不容易吧?你从小都没出过京,本来你说要去江南,我就不同意的。你说南大人一道去,我才准你去的。他人呢,也回来了?”

    “他没有。”周海易嘴里塞了吃的,说话不大清楚,把姐姐的问题含糊了过去,想起自己刚才来的路上听到的,问淑贵妃,“哦对了,我来的时候听说皇帝在跟谁商量和谈的事,怎么,又打仗了?”

    “后宫不得干政你又不是不知道。”周贵妃看了一眼身后伺候的丫鬟,小丫鬟识趣地退了出去。

    周海易看着她出去,知道这事儿可以问了:“你就跟我说,咱们就是闲聊嘛。”

    “沛国,说是从图安国手中接管了不落城,现在整个不落城都在他们控制之下了。咱们要是想要回来一半,他们想从里面捞点好处。”

    “沛国?”周海易怀疑自己听错了,但姐姐在他惊诧的目光中点了头。他出来的时候不落城还在图安国的控制下,那帮人又是下药又是武力镇压,如果不是安瑾宁的人带着他们逃的及时,他现在可能已经死在那儿了。

    出城那夜确实听说沛国要对图安国在城外驻守的军队发动袭击,但他和唐钰这一路也留意过那边的消息,连哪边获胜的消息都没打听到,所以他发出来的信函还是针对图安国的。可京中的动向怎么这么快,沛国使臣竟然已经到京城了?

    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事早有图谋。

    周海易越想越害怕,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被他忽视了。他缓了缓才问:“皇帝打算议和?”

    淑贵妃:“这我不知道,也不能问。我的身份在这儿,很多话,不能说的。”

    “我知道了。”周海易也明白,姐姐的身份很敏感,不管是后宫还是前朝,多少人都盯着她,尤其是皇后没有皇子,而她的皇子备受皇帝喜爱,她必须要谨小慎微,任何一句可能让皇帝疑心、让群臣非议的话她都不能说。

    周海易吃饱喝足,约莫这时间也差不多了,他打算去皇帝那边碰碰运气,出门之前淑贵妃叮嘱道:“他最近心情不好,你说话小心些。”

    “知道了。”周海易挥着手出了姐姐的宫殿。

    周海易去的时机还算巧,那两位大臣刚灰头土脸地出来,他就在御书房门口站定了。门口的小太监认得他,通传了一下,他就见到了皇帝。

    “回来了?”皇帝手里握着御笔,还在批阅奏折,并没有看周海易一眼。

    “回来了。”周海易跪着,没有得到允许也没敢贸然抬头。若换了平时他早就嚷着想要软垫了,今天是知道自己犯了错,姐姐又说上头这位情绪不佳,他才没放肆,而是规规矩矩跪着。

    皇帝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闭眼揉了揉眉心,语气中透着疲惫,像普通人聊家常一样问周海易:“去见过你姐姐了?她整日跟我念叨你。”

    “去过了。”听到皇帝语调缓和,这是个暗号,周海易抬起了一直低着头。

    “那就好。”皇帝睁开眼,正对上周海易的眼睛,“你的信送到了。你去了秋水?”

    周海易把他到秋水找过苗将军的事老实说了。他去之前也知道,他这个举动是僭越的。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如果皇帝不追究,事成之后还能追赏他一个当机立断,助大庸夺回不落城;但若是皇帝不愿意,言官上表谏言,他这个举动可以算是怂恿边城将领私自出兵,他和苗将军都是大罪。

    看得出皇帝有些不高兴,但也没当场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