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秀才皱着眉头,借着屋内微弱摇曳的烛光,小心翼翼地将一块裹着的发黄方正碎布用左手托着,并用右手轻轻地剥开,露出了一枚枚有些锈迹的铜钱,数目清晰可见。

仔细看着,在每一枚铜钱上,都刻着一个夏字,代表是大夏王朝境内通用的钱。

“哎,只剩下十七文钱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啊?”一声无奈地话语在这屋内响起。

小秀才,姓程名渊,是父亲还能开口说话时给取的,没有字。那段时间,村里的长辈,都纷纷劝说父亲给自己起个字,想图个方便,毕竟村子名为秀才村。不过,父亲一直冷着脸没有吭声,也就没有同意。

程渊听过村子里长辈说过关于秀才村的由来,根据村里长辈所说,以前秀才村不叫秀才村,叫的是林村。

只不过由于后来村里出了一名秀才,并在最后当了大官,被大夏王朝的皇上所看重,才出于爱屋及乌,连带着皇上对这个村子充满着期盼,将村子改名为秀才村,名字寓意希望这个村子出现更多的人才。

只可惜,很久以来,秀才村自出了那名秀才后,就再也没有出过秀才,一度让程渊听得唏嘘不已。

至于自己被称为小秀才,倒是有一番由来。

一直以来,在程渊的印象中,父亲是个酒鬼,从未开口说过话,经常靠着村里长辈的接济才勉强度日,对于程渊父亲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村里长辈一个个的都惋惜不已。

程渊,从小很懂事,主动学会照顾父亲,尊老爱幼,在秀才村广受欢迎,是吃百家奶长大的,被村里人私底下都叫做“小渊”。

程渊的父亲在程渊六岁时,不作一言地提着程渊,直接给扔到了私塾,就这样,程渊读书练字,一坚持,就是八年。

十四岁,程渊被村里人戏称“小秀才”,只因隔壁罗家村的一位老先生,曾经来到秀才村,想要刁难秀才村的读书人,便出了个对子,想来借机出名。奈何,被程渊智退。也就因此,被称为小秀才。 

“咚”的一声,将程渊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父亲的屋里传来的声响,应该是酒葫芦掉到地上了吧。程渊如此猜想着,想到父亲,再看看手中的铜钱,嘴角不由得有些苦涩。

父亲每天都要喝酒,而且还是那种特别苦涩的酒。从小到大,程渊每天都要跑到镇上给父亲买一壶酒,只不过最劣质的那种苦涩的酒,一壶都需要十文钱。

记事以来,程渊都是帮着村里的人写写信挣点辛苦钱,一次就一文钱,经常囊中羞涩。为了摆脱困境,程渊经常天一亮跑到山上外围拾木柴,捆着几堆,一次次的往家里送,直到差不多凑够了能在镇上换个十文钱以上才罢休。

有时候,碰上天气不好的话,就只能暗自倒霉。每次这个时候,程渊必然会受到父亲的无声斥责,因为没有钱换酒。

所以程渊吸取教训,每次到镇上用木柴换钱的时候,打听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换钱的。这一打听,还真的有不少东西可以换钱。譬如山鸡,山猪,竹笋,野果......

想到这些,不由得有些头疼。

要是父亲不喝酒就好了,况且,酒也没那么好喝。只不过,每次看到父亲的眼睛的时候,这种想法顿时就不敢再有了。

父亲的眼睛,真是太可怕了,黑色的瞳孔,深邃而平静,只不过,太平静了,从没有展示多余的一丝涟漪,仿佛了无生机似的。

程渊每次想到这儿,内心就有些痛苦。因为记事以来,跟父亲交流的太少了,基本上都是肢体交流。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也不知母亲究竟是死是活。父亲本人也不愿多说。

有时候,程渊对父亲内心有些怨气,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大概是父亲心里太苦了吧!

抛开这些思绪,程渊环视着这个住了十四年的屋子,四面墙壁都是土黄色,用烂泥和成的,屋顶用的是茅草遮掩,外加软土一起混合成的,勉强遮风避雨。

屋里,甚为简陋,除了一张石桌,一张木床,一只笔,几张草纸,外加几件缝缝补补痕迹过多的麻衣,便再无他物了。父亲住在隔壁,屋内陈设更为简陋,再加上屋外的灶台,便是程渊心中家的印象。

一直以来,程渊想要出去见见世面,但是每次想到父亲的样子,便黯然不已,将这个念头埋藏在内心深处。

想着想着,程渊厚重的眼皮垂下去了,夜更静了,只有屋内忽明忽暗的烛火仍然在挣扎着,直至天明。

第二天,天刚亮,程渊便起了床,往屋外灶台奔去。

不知为何,从记事起,每天早起,程渊都觉得神清气爽,好像身体特别有劲,不过,程渊也没有往深处多想。

从米缸里取了一点米,开始煮粥,大概花了半个时辰,才煮出一锅热乎乎的粥。

尔后,便拿着一把旧砍柴刀,径直往山里方向走去。

在路上,碰到了一些村里的长辈,便一一问好,做到了晚辈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