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弦月在天空挂着,微弱的散着夜光。没有都市的喧闹声,偶尔远处的摩托车尾灯如拖着一抹红色的彩光疾驰而去。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绚丽夜景,有的只是空气中散出的青草味道混杂着海的咸味吹过。

    天空中群星闪耀,没有都市光照影响的夜空星星密密麻麻的排布在夜幕中。北斗七星清晰可见如果视力好一些或者有携带望远镜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些离得近的星座。

    过惯了都市生活的人们来到这里,回到家乡。可以放下一身的疲惫,在这寂静的夜晚慢慢的感受天空的浩瀚和心灵的宁静。如果你忽略那隔壁人家大人的吼声中混合着孩子大哭的声音。跟随着声音响起,“啪啪啪”一道竹板炒肉片做好了。

    许亦家有原来只有两层楼房,后面又加盖了2层。一楼是爷爷奶奶住的房间还有大厅佛堂和卫生间,这里是爷爷奶奶休息看电视的地方。偶尔来几个叔公伯公做客,可以听到爷爷那大嗓门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什么?我听不清你再说一遍。”

    上了木质的楼梯到达二楼可以看到比一楼略小的客厅,靠近楼梯的电视柜高达3米,除了摆放各种杂物外还有一台坏了的电视机。客厅的右边是两间客房,左边则是许亦的房间和餐厅。在奶奶腿脚还算方便的时候,时常过来看望的亲戚晚上偶尔会留宿这里。外面一个环绕的大阳台,可以从餐厅,许亦的房间和客厅大门出去。外面有卫生间和洗衣间。

    三楼是许亦的父母住的主卧,一个占了一半空间的房间,里面由卧室和卫生间构成。在鹭江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奢侈,但在这里。地是自家地,盖成什么样就看你能出多少钱施工。当然光建好没有用,想要住的舒服就得把里面布置好。就如有的人家外墙光纤靓丽,楼层设计的曲线很漂亮,但除了一楼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其他房间全部都只是刷上白墙,空荡荡的只剩下灰尘。

    三楼另一边则是大客厅与大阳台,里面的“311款”真皮沙才换两年,橘黄色的色调,光线射入下能出皮质反光。中间摆着个大理石茶几,另一边由墙面构成的大电视柜,放着5o寸的液晶电视。许亦一直不太理解一年开不了几次的电视机居然要买的比鹭江的家还要豪华的心里。

    现在这栋小楼安静的竖立在黑夜中,只能看到一个大体的轮廓。

    小楼外面是一个半封闭的院子,院子中间的水井盖上铁盖,旁边的红色空水桶系着绿色的长绳。院子的一边是厨房,厨房外的墙上,老式的钨丝灯散出橘黄色的光。另一侧的四层小楼里,二楼的阳台和三楼的客厅亮着灯。

    “回来了啊!”二楼阳台上许奶奶循声探出头来,“把行李放了到饭厅来吃饭,你爸妈都吃完出去了,就剩你了。”没有扶着轮椅的苍老模样,没有失去老伴的悲痛欲绝。13年前的许奶奶红润的脸上充满了笑容,黑白交杂的头,整整齐齐的贴在上面。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指着爷爷“去看看鸡笼那边有没有关好门。”爷爷笑着应了声离开,许亦则走进小楼里。

    穿过一楼的佛堂,两个蜡烛形的灯泡后竖立着一个大的壁画,上面画着的福禄寿三神,在红色的灯光下看不清脸。木质的楼梯出“咚咚”的声音,许亦把行李放进自己的房间,先去饭厅觅食。

    “奶奶!”许亦招呼了一声,看着奶奶端出一碗盖着铁盘保温的稀饭,冒出微微的热气。

    “哎,还好到了,不然就凉了。赶紧吃。”奶奶慈祥的笑着,从上到下大量着许亦。

    “奶奶你也坐啊。”许亦看着站在一边的奶奶,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奶奶不坐,奶奶还要晒衣服。就是过来看看我乖孙边帅气了没有。”

    “那我变帅了没?”许亦笑着问。

    “当然变帅了,我孙子最帅了。不仅变帅了,还长高了。”奶奶走过来,摸了摸许亦的头。

    “额。。。”两天没洗的头上一点点白色的头皮屑飘落了下来。许亦看着要掉到碗里,赶紧把碗挪开。

    “哈哈,”奶奶畅快的笑起来说,“你先吃吧,奶奶去晒衣服喽。今天随便做几道菜,过两天过年了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微微驼着背走了出去。

    许亦赶紧应了声好。

    打着饱嗝把碗筷洗完,许亦回到房间处理衣物。

    这个房间原本是许父与许母的房间,但最开始两个人的新房是在楼下奶奶现在睡的那间。这里的陈设多年没有变过。保持着十几年前的模样。

    七八平米的房间并不宽敞,里面的老旧衣柜前放着一个梳妆台。玻璃隔着的桌面里摆着十几张黑白的老旧照片。有许亦小时候的照片,穿着露裆裤留着口水傻笑。有许父和许母结婚时候的2寸黑白合照。有许父穿着海军服的淡彩照片。也有爷爷奶奶一起去鹭江的照片。最下面放着两年前最新的照片,是爷爷和奶奶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后面则是升旗台。

    衣柜的一侧是1米5的木床,上面铺好了梅花图案的被子,还有一个红色的毛毯卷着放在枕头上。

    许亦从行李袋里拿出一件件衣服,挂在衣柜里,老旧的衣柜中散出一点霉味,木质的衣柜板下方因为霉的地方变得有点黑。这个衣柜是许父结婚时用的衣柜,到了1年后,许亦房间重新装修的时才会换上新的。

    “喂喂喂,喂喂喂。”远处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许亦吓了一跳。从窗户外看去,才看到5o米远的电线杆上挂着一个大喇叭,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浓烈的地方腔调。

    “现在播放天气预报,现在播放天气预报。今天晚上月亮村最低温度3度,最高温度6度,明天白天最低温度7度,最高温度11度。”用家乡的语调在家乡播报明显更接地气,因为这里主要都是留守老人,外出打工的比例过了一半。而老人们很多都不识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

    “接下来播报我们镇的天气。。。”

    还没播完,一片“咚咚”的声音从楼梯口响了起来,略带急促,由下往上的传到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