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6章洪武挥剑

    王保保看见杨规的动作不解其意,但还是尽最大努力劝道:“老前辈,晚辈求贤若渴啊!您觉得大元不好,咱们就联手建设一个更好的大元,何苦造反哇!”

    杨规没有理他,口中吐出了没人明白是什么含义,在另一个世界却几乎家喻户晓的音节。

    “卡。”

    “美。”

    “蛤。”

    “美。”

    随着音节吐出,杨规的手也逐渐向后合拢,最后并在腰间。

    王保保突然感到一丝凉意,茫然抬头:“起风了,好大的风,哪来的风?”

    杨规周身肌肉骤然膨胀,整个人看上去大了好几圈,比王保保见过的最壮实的蒙古武士还要壮,他身上的衣服“嘭”地一声被崩碎成漫天碎片,腰间的手心中亮起了耀眼的蓝色光芒。

    “给我开炮!”王保保明白杨规是不会接受自己的提议了,他愤怒地大叫:“杨规!冥顽不灵,我看你……”

    “哈!”

    一声爆喝,双手猛然推出。杨规周身都笼罩在蓝色的内力之中,一个巨大等身的光波飞向峡谷尽头,身后拉出一道笔直地尾巴。

    霎时间峡谷中起了飓风,压得谷底与崖顶的众人都直不起身。光球飞过的路径飞沙走石,石壁上不住有碎石簌簌落下,被裹挟进光球一同前飞。

    “轰轰轰!”

    如同天崩地裂的巨大声响,光球终于撞上了堵住谷口的那块巨石,巨石瞬间粉碎,崩飞漫天石屑,整座峡谷都在发抖,山谷的每一处都在出现裂缝,似乎要就此整个坍塌。

    强烈的光效刺激让众人的视线中整片天地都黑了下来,唯有那个击碎巨石还在前飞的光球散发着耀眼的光。王保保被震得趴在峡谷崖顶,从他的角度看下去,宛若杨规一击分山裂谷!

    终于,那道光飞向远处再也不见了。只是所有人仍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之中,没人能移动一下。

    现在的杨规已经不是那个糟老头的样子,一个两米多高的肌肉壮汉矗立原地,堵在谷口的巨石早已不见踪影。

    谷顶也受到影响,不少在悬崖边的元兵被震下来摔死。被王保保寄予重望的十六门火炮,刚才被杨规上去炸了两门,现在余下的十四门也都被震落谷底。

    朱元璋愣愣的看着杨规,他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双手发波的高大身影,直到他当了皇帝驾崩的那一刻,仍然心有余悸,带着莫名的敬畏葬入皇陵。

    王保保终于回过神来,嘴皮子哆哆嗦嗦地自言自语:“我大元,完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训练出来的百战精兵,足以以一当十、再现成吉思汗荣光的战士,怎么完全没有作战,就已经团灭了。他们完全不像是在跟一个实际存在的对手对阵,反而像是对上了缥缈的仙人。

    这时其余人等才终于陆续回过神来,惊叫、下跪、祈祷、哭泣,不一而足。王保保训练出的精锐战斗意志再强也无济于事,亲眼见到这等如神迹一般的结局,只剩恐惧。

    这是杨规自从七十多年前悟道以来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自从出了龟岛来到大陆上十几年,第一次全力出手。

    乳虎初啸,百兽震惶;幼龙初吟,云雨从身。尽管杨规这老东西跟这两样无论如何也沾不上边,但甫一出手,仍是石破天惊!

    杨规的声音像是比峡谷落石还重,一字一顿砸在元兵心脏之上:“滚蛋!”

    元兵甚至连等王保保下令都没有,仓皇逃窜,衣甲、装备,统统抛弃,生怕自己跑的不够快,场面一片混乱。

    王保保被裹挟在人群中摔倒、磕碰,但他似乎全然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满脸死灰,不停地念叨着:“完了,完了。”好在他手下亲卫还算忠心,顺手捞了他一把,扛着跑路,才让他免于死在乱军踩踏之中。

    朱元璋这边这才松了口气,跟徐达吩咐道:“带人慢慢撤出去,先回和州。”和州有李善长坐镇,固若金汤,他们这番损兵折将,刚拿下的两座城也不敢回了,直奔老家。

    此时杨规的身体也慢慢缩小,身子颤颤巍巍晃了几下,抓着拐杖瘫倒在地。这下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什么杨规身法比壮小伙还好,却要每天拎着一杆龙头拐杖了,要不是拄着拐杖撑住身子,恐怕杨规要直接横着拍在地上。

    朱元璋大惊失色,赶忙扶住杨规,大喊道:“快!快来人给杨老前辈疗伤!”就有当年胡青牛医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医生赶紧跑过来,被杨规摆手阻止。

    他虚弱地说道:“脱力而已,不碍事。”

    杨规打出冲击波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体内的内力瞬间被抽空,无论肌肉、骨骼还是精神,都无比疲惫,经脉已经隐隐出现了裂痕,这一招龟派气功打的他自己也受了内伤。

    其实杨规所做的事情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打碎了堵在谷口的巨石,固然已经强过了中年杨过,但比他爹却也强不了太多。哪怕是一代五绝,十几招拳掌下去,那块几万斤的巨石也留不住。

    但对人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却完全不是一个层次。这正是杨规开发特效武学的初衷,他犹记得年少时跟父亲的对话,“强不强是一时的,帅可是一辈子的事。”

    他在同一时间,也实现了当年骗张三丰一起开创特效的那句话,“那时振臂一呼,众人将奉你为神。”

    王保保虽然失败在杨规这挂壁地手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大元朝最后一位军神,他行军布阵确实算无遗策。

    等到朱元璋率领残部回到和州城内修整了两天,一路换马疾驰赶来的俞莲舟才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

    “杨老前辈,朱大帅,我师父让我来……”

    杨规伸手打断他,“不用说了,我们已经跟王保保干过了。你能奉师命前来报信,证明老张还没问题,是吧?”

    “不错,我老恩师在武当山大发神威,一人战退鞑子四千多精兵!”

    俞莲舟满脸自豪:“老恩师脚踏龟蛇,手使真武剑势,身后太极图,一人成真武七截阵,以一敌五千,当真天下无敌!”

    沐英小孩子脾气,不服直接就干,“拉倒吧,当然还是杨爷爷最厉害,他一个人在峡谷中打退几万大军,张真人毕竟跟杨爷爷还差一点!”

    “不可能,还是我老恩师最厉害!”

    俞莲舟自诩见过了世上最不可思议的神迹,哪怕杨规就在旁边,也毫不松口,跟沐英像小孩子一样争了起来。

    “杨爷爷最厉害!”沐英不服气。

    “我师父最厉害!”俞莲舟今天就跟这熊孩子杠上了。

    “杨爷爷能炸碎两门大炮!”

    “我师父炸了四门!”

    “杨爷爷能在万军丛中生擒敌酋!”

    “我师父还能一人打退万军呢!”

    “杨爷爷敢吃屎!”

    “我师父也敢啊!”

    “我不敢!”杨规差点一个波给沐英轰出去,什么熊孩子这是,昨天他就听见这熊孩子跟朱标打赌谁敢吃屎,朱标吃了一口,沐英直接干了一碗,让马氏吊在旗杆上一整天,今天还给我安排上了。

    “俞莲舟,你多大了,今年五十多了吧,你跟个半大孩子争什么?”

    杨规不怀好意地看着俞莲舟,“你师父敢吃屎是吧,行,我承认这点我不如他,下次见他我就把你的话跟他说。”

    “唉,别呀杨前辈,我那不是昏头了么!”

    俞莲舟接连大战,又一路换马前来,心神确实消耗不小。“得知前辈和朱大帅无碍便好。我武当这一战损失大半,纵然师父最后大发神威出手,举派上下也只剩十几人了。”

    武当这一战确实打的惨烈,张三丰不是不想提前出手,只是他养神不到,大招开不出来,还不知道鞑子怎么跟他游斗,那时才真是武当上下有倾覆之危。

    “多谢俞大侠,俞大侠且先去修整。”朱元璋客客气气地把俞莲舟接下去。

    回头跟杨规说道:“老前辈,看来王保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估计精锐都用来跟咱们交手了,派去武当的都是一群普通士兵。武当上下总共不到一百个人,还没经过战争,竟然能堪堪抵挡带着大炮的五千大军?”

    “就是,五千打几十还让人追着跑,简直脸都不要了。”朱元璋的嫡亲大儿子也在旁边附和道。

    杨规面色诡异地看着这俩人。

    你俩是不知道百年后你们老朱家的军队,几万大军让十几个倭寇从东海之滨一路追到金陵城下的光荣事迹啊!

    但是他也没打算说出来,既然他来到了这里,那些屈辱的事情就不会让它们再发生。

    朱元璋开始修生养息,壮大力量。

    王保保逃回北方,被吓破了胆,一路坚壁清野,也不想着反攻了,只想着怎么能让大元朝体面地落幕。

    一年之后,朱元璋部队再次壮大,甚至要比之前更要强大的多。徐达与常遇春吃过那一败后,在军阵之上的能力也再度增长不少。

    一时间在江南所向披靡,顺势拿下整个应天,风头无两。波斯明教畏惧杨规之威,恭恭敬敬地遣人送来十二枚圣火令,从此圣火令再归明教。

    朱元璋因此也终于得到了左右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等高层的认可,虽然不如对杨规和张无忌那样心服口服,但总归他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称教主了。

    于是朱元璋自称明王,在应天府举办了一个称王大典。

    他认为时机已到,应当开始全面开战。他已经不满足于做天下间势力最大的那一个了,他要吞并天下所有的势力,做这天下唯一的皇帝!

    席间朱元璋抽出长剑,对着下面意气风发地喊道:“诸位,驱逐鞑虏,自今日始!”

    他将手中的宝剑重重挥下,斩断了面前的一张桌子。

    下面众将齐声大喊:“驱逐鞑虏,自今日始!”

    朱元璋的明军开始了如同磨盘一般的绞杀,他挟煌煌大势,没有任何人能挡得住他的攻势。

    八月,明军与陈友谅会战于鄱阳湖,被明军大败。陈友谅失踪,生死不知。陈友谅的全部死忠全军覆没,明军收编了陈友谅大部分人马与地盘,势力壮大了接近一倍。

    他代表明教教主与丐帮商议,丐帮帮助明军一同驱逐鞑虏,日后可以让丐帮继续作为武林门派生存下去,而且保证归还丐帮已经失传、全本的“降龙十八掌”。

    丐帮就此投降。

    与此同时,峨眉派在灭绝师太的带领下出蜀,号称直属东海龟仙人杨规,帮助朱元璋灭杀刺杀的武林高手,同时刺杀对面首领。

    昆仑派、崆峒派宣布封山。

    少林派宣布加入明军,共抗鞑虏。

    武当派也派出武当六侠助阵。

    明军势力膨胀到了顶峰。

    次年,朱元璋连灭张士诚、方国珍等敌对势力,用三年时间,彻底肃清江南地区,宣布建国,国号为“明”,年号“洪武”,洪武大帝,正式登基坐殿。

    同时命令徐达、常遇春扫北。

    徐达、常遇春一路所向披靡,腐朽的元军根本不堪一击,唯有老对手王保保,才能给他们带来一点难度。

    但现在早已是攻守易位,大明朝占据全国大部分地区,坐拥富饶江南,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元朝则是日薄西山,无根之木无水之萍,打一点就少一点。

    因此就算王保保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凭空变出人口、地盘和物资,只能带着元朝且战且退,最终与宰相脱脱带着元朝皇帝逃亡塞外沙漠,元朝就此灭亡。

    时年刚刚三岁的朱元璋四儿子,叫嚷着将来要封地封在燕京,永镇大明国门。

    杨规看着三岁孩子在面前张牙舞爪,耀武扬威,把Judy抱起来,哈哈大笑。

    对嘛,这才是狗明嘛!它值得诟病的地方很多,但是就一个特性贯穿始终:硬!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宰相贪了杀宰相,皇帝被抓了就换皇帝,打不过了直接就吊死。投降?服软?绝不可能!不管东林党们的水有多凉,头有多痒,老朱家的骨头,三百年了依旧是硬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杨规心中,这就是封建王朝中最好的一个。

    它能让平民百姓顶着《大诰》进京告御状,能诛杀贪官污吏满门几万人,贪官利益勾连错结,就把大半个朝堂连根拔起,能七下西洋远扬国威。蒙古人来了打蒙古人,小鬼子来了打小鬼子。

    《永乐大典》是它,“七下西洋”是它,“知行合一”是它,《本草纲目》是它,鸳鸯阵是它,弗朗机炮是它,一条鞭法是它,四九城是它。

    当然了,锦衣卫是它,东厂是它,堡宗瓦剌留学是它,十几人撵着几万大军进攻金陵是它,裁撤驿站是它,水太凉、头皮痒也是它。

    无论后世怎么评价,终于,这个处于世界重要拐点上的大明朝,在洪武大帝的治下推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杨规当天跟朱元璋请辞,朱元璋差点跪下挽留,但第二天,朱元璋还是只在杨规的房间中看见了空空如也。

    各大江湖门派也纷纷回归江湖。

    少了江湖人士的掣肘,这位洪武大帝在勤政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背信弃义、阴险狠辣的一面。

    他明明借助江湖门派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有了今天的大明朝,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深知江湖中人的力量,会对他的统治产生威胁。

    他开始大肆处理江湖门派,强硬、怀柔,各不相同。第一个处理的就是他出身的明教,朝廷官府对其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残杀镇压,时日既久,后世首领无能,明教终于也渐渐灭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又过了几年,朱元璋召龙虎山天师家族上山。

    龙虎山早年在朱元璋发迹时也是早早站队、多有帮助,故此当代张天师带着儿子自信满满地来到了金陵城中,准备接受封赏。

    张天师还跟自己的儿子说呢,“儿啊,为父跟你说,此次陛下封赏必定不小,说不定以后咱们张家就要像山东孔家一样,世袭罔替衍圣公,那是了不起的成就哇!将来你做了天师,一定要记得把咱们家的家训传下去。”

    结果第二天觐见皇帝,朱元璋一句话就把他打蒙了。

    朱元璋在金殿上面若寒霜,口带讥讽地问道:“天师,天岂有师乎?”

    吓得张天师赶忙下跪,磕头认错,尽管他什么都没错,但皇帝说你错了,那你就是错了。

    最后这位失了天师帽子的张天师,接受了朱元璋一点补偿性的封赏后,失魂落魄地回到了龙虎山,龙虎山就此式微。

    龙虎山张家本来以为朱元璋要对天下道门动手,却没想到朱元璋转头就把天师的名头封给了杨规。朱元璋问他天岂有师,他不敢回答,朱元璋用行动告诉了他答案,天有师,但你不是。

    只不过被龙虎山痛失的东西杨规根本没放在眼里,也没说来京城领取这个称号,甚至没回应过任何一句话。

    朱元璋很无奈。他挟开国之威,洪武大帝说一不二,想杀谁就杀谁,但想想那天晚上的龟派气功,算了吧,不坐在皇宫里供着就已经很不错啦!

    他转头封武当派为“敕奉国教”,封张三丰为“护国大法师”。天师与护国法师,这一点从侧面佐证了,那天在军营中,朱元璋虽然没参与进沐英和俞莲舟的争执,但他心中也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的。

    张三丰接受了这个封赏。他不像杨规无牵无挂,他自己可以淡泊名利,但他还有一个武当派呢!

    龙虎山张家哭晕在厕所。他张三丰算什么东西,刚出道的时候还冒充我们天师府张家的旁支血脉招摇撞骗呢,这一转眼武当派居然都爬到龙虎山头上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龙虎山张家点起全部人等,气势汹汹地上了武当山——拜贺。

    前任天师一见到张三丰,立马就跪下砰砰一通磕头,还拿出一本很显然是昨天刚写出来的家谱,声称张三丰论辈分是他三辈以上的叔爷爷,跪下磕头实乃晚辈正常见礼。

    他儿子还在旁边二乎乎地问呢,“爹,您老不是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吗?”

    前任天师一脸理所当然:“对啊,咱们叔爷爷受了朝廷如此封赏,明珠蒙尘多年终于得见天日,不备厚礼去探望怎能忍啊?你记住咯,咱们龙虎山跟武当那是一衣带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自己人,要跟武当多亲多近!”

    还得说是老天师,看风水的本事举世无双,这见风使舵的能耐别人来了他就不行。

    他们运气真的很好,张三丰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在武当山了,甚至此次回山之后不久又要走。他跟杨规一样,销声匿迹很久了。

    杨规和张三丰干什么去了呢?

    游历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