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山城也很着急啊,日寇的突然投降,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大部队都在西南地区,需要借助军舰、飞机、火车向大城市涌进。

    尤其是陇海线,出现了大量城市的真空地带,国军恨不得一步迈过去,迅速的接管下来。

    大量的日械武器,成批成批的装备到队伍当中。

    只要有人,立马就能拉出一支部队。

    譬如绥远的傅先生,放弃了跟丁伟在西北墨迹的想法,迅速的前往平津地带,接收日寇的武器装备,多支伪军部队摇身一变,又有了国军的番号。

    鬼子在的时候他们是伪军,鬼子走了,立马尊称山城为大哥。

    曲线救国,亦是抗争的胜利一员。

    苦的还是老百姓,胜利前是这伙人祸害,胜利后还是这伙人祸害,那不是白胜利了。

    丁伟接到了总部的命令,愣了愣神。

    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他已然是内部最大的一处山头,手上60多万带枪的人,囊括多个省,势力范围极大。

    要不是远东军在这恶心着,他敢立马称王。

    目前有两个想法,其一向山城要东北行营长官的职务,区区一个保安司令,不满足他的胃口。

    其二嘛,当然是整个三省单独成立军区,除了他绥热察军区有抢占的实力外,谁能跟山城的美械军交手?

    具体如何安排,丁伟不急。

    第一批到达关外的队伍,与丁伟的部队接壤,土八路的称呼由来已久,也怪不得别人。

    装备老旧,衣服洗的灰白。

    这些人风餐露宿的跑过来,手上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装备。

    老式步枪,别着手榴弹,除此外没有其他的重武器。相较于绥热察军区的武器装备,差别可太大了。

    冀热辽16军分区的曾司令是热诚的人,与丁伟的绥热察军区接壤,率先带着四千人到了关外。

    丁伟不是小气的人,区区三四千人,还是随便就能装备的。

    收拾干净的日械步枪,加上轻重机枪掷弹筒,一并给装备完毕。

    日械武器,好东西啊。

    曾司令出关,那是拿的破旧步枪来的,摇身一变全是精良的日械装备,手上的四千多人,更是在附近一滚,翻到了上万人。

    战乱之下,流离失所的人太多,还有很多伪满的警署人员,随时可以收编。

    大城市内的局势尚且混乱,到了地方更是一团糟。

    尤其是南满地区,丁伟的兵力并未渗透过去,绥热察军区之前一直在西满、北满活跃,对南满的控制力不足。

    正好让克林司令往南满发展,利用手上拿到的日械武器,拉出新的队伍来。

    第二批到达关外的部队陆续过来,也基本上冀中、冀东地区的队伍,王涛还安排了一个团靠拢过来,乃至整个纵队的兵力也向北部移动。

    丁伟手上几个主力纵队,第一纵队、第四纵队在新京,跟老毛子分庭抗礼。

    接手了不少工厂、设备、机械,要么搬运到西满地区,要么当地运作起来。

    张大彪纵队向四平转进,策应第一、第四纵队,真的再闹起冲突来,三个纵队主力也好随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