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5章谁在耍流氓?

    过度解读!

    任真这个词用的可谓是很不客气。

    再加上他看向旁听席的目光没有丝毫掩饰,旁听席上的四个人顿时有些坐不住了。

    什么叫过度解读?

    意思是我们乱说呗?

    看着他们顾忌着法庭秩序,想反驳却不能说话的样子,时浩心里突然出现一股莫名的快感。

    “其次,在与优恩公司签订赔偿协议之后,时浩从未主动与优恩公司联系过。

    根据一审法院认定的证据来看,自20XX年6月13日之后,时浩从未与优恩公司有过接触,直至同年6月29日,才与优恩公司产生了签订赔偿协议之后的第一次通话。”

    任真从常嘉航手中接过一沓钉在一起的证据:“反倒是优恩公司,在6月13日——6月29日期间,主动给时浩打了61个电话,均未接通。

    从这两点事实来看,我想我们可以确认,时浩从未主动找过优恩公司。

    截至今天开庭之前,辩护人结合了一二审法院认定的所有证据和事实,均未找到时浩向优恩公司继续索赔的犯意所在。”

    随着任真的讲述,刘林也不断的翻看着手中的证据。

    毕竟是几年前的案子,又没有直接参与过,必要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另外两名法官则是在刘林身后凑到一起,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旁听席上的张天和其他几个人心中则满是不屑。

    还找不到时浩的犯意?

    那么多证据,结合我刚才的解释,这你还说找不到,睁着眼说瞎话是吧?

    “暂且抛开犯意这两个字是否存在不谈,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到时浩的行为究竟是否构成犯罪。

    现在我们主要讨论的,本质上其实是时浩向优恩公司索赔两百万的行为,到底是其主动提出的要求,还是优恩公司主动给出的条件。”

    张天几人的脸色变了变,翟明则是若有所思。

    在新城区公诉院的指控意见里,上来就使用了“犯意”这样的用词。

    这其实是不太常见的,毕竟“犯意”两个字一出,就相当于直接给时浩套上了犯罪的帽子。

    按照惯常的指控逻辑,应该是先确认时浩的犯罪行为,客观上确认犯罪之后,再讨论其主观上的问题。

    任真现在把犯意问题淡化,转而讨论时浩和优恩公司之间究竟是谁主动的,一来巧妙的避开了犯意两个字,有意无意间把时浩从这个词的阴影下往外拽了拽;二来也是在暗示审判庭,这个地方有问题,你们自己掂量掂量。

    虽然翟明也是对时浩的犯意提出了质疑,但并未把底层逻辑拆解的如此透彻。

    毕竟他是公诉人,提出异议只是为了让案件走到原有的轨道,而不是想尽办法为被告人脱罪。

    “结合时浩未主动和优恩公司联系,以及优恩公司多次给时浩打电话的事实,再加上刚才所说的,接受采访是时浩作为一名公民的合法权利。

    我想最起码我们可以确定,在优恩公司主动找到时浩之前,也就是截止20XX年6月29日,时浩是不存在蓄谋敲诈优恩公司的犯意,同时也没有任何敲诈或是蓄谋敲诈的行为。”

    任真的旁边,时浩此时已经完全平复下来,看向旁听席的眼神满是自信。

    任律师只是陈述了发生过的事实,但听在时浩耳朵里,却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