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因为换钱的事情,口袋胡同折腾了好几天。

    这种折腾自然不是因为换钱业务多,而是因为换钱引发的鸡飞狗跳的矛盾。

    比如后接老李家因为20元钱没换开,家里也发生了一场“恶战”,街道的武装部人员都去了,批评了一番才消停起来。

    还有后街侯三娃家媳妇因为18元旧币浪费了,一时想不开,直接一根绳吊了去,虽然人救回来了,但痴痴傻傻。

    上面知道了,街道领导派人前去慰问,给他们家送了半袋子粮食过去,侯三娃出门就喜笑颜开了。

    还有一家,春娇对他们不熟悉,也叫不上名字,听说因为换钢针还是换信封,一家人意见不统一,也干起来了。

    总之,贫穷的口袋街热闹得跟过年一般,天天都有让人看热闹的事情。

    这种状况一直到五六天之后才渐渐恢复到正常。

    这几日,春娇带刘氏将家里又整理了一番。

    刘氏是个干净人,虽然只有一间房子,但收拾得其实相比较周围的人已经算是干净讲究,毕竟是从安家出来的。

    春娇则拿着小锤子和钉子加固门口的挡板。

    她们住这房子确切说基本没有院子,只是在房子二米多的地方围挡了一些挡板当作小院墙和院门,因为那些门板时间长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松落,春娇觉得不安全,早就想加固了,今日方得闲。

    因为新上了钉子,门板开合的时候,有些僵硬。

    “娇娇,好妞!”

    春娇刚合上,门外就传来熟悉的叫喊声。

    春娇开门,看到胡婶那张胖胖的脸。

    “胡婶!”

    春娇高兴地将门迅速开大,将胡婶迎了出来。

    好妞是刘氏的名字,也就胡婶这个刘氏的老闺蜜会这样称呼,一般人是很少提到刘氏的名字的。

    早些年很多穷人家的女儿都没什么大名,女孩子生下来,就叫什么妞,大妞、二妞、三妞……

    要么就是好妞、赖妞之类的。

    刘氏小时候,家里就一个女儿,称呼就是好妞。

    “她胡婶过来了,快进来。”

    刘氏看到胡婶来了,也很高兴,她虽然早些年也生活在附近,但她性格并不是很外向那种,且早早地去了王家做丫鬟,熟悉上的人不多,能说不上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刘氏拉胡婶进屋坐下,春娇则快速从门口的煤炉子上水壶中倒了一杯热水放到胡婶面前。

    “娇娇,我不渴,你也坐下,今天刚好有事情跟你说。”

    春娇知道胡婶今日过来是定然有事的。

    这个时代的这种棚户区其实跟很多农村没什么两样,一般都有什么事,如果不是什么重要隐私的事情,直接站在门口就大肆聊或者叫喊起来。

    比如胡婶有时候叫刘氏上街买东西,还没到门口就会吆喝起来。

    今日竟然直接进屋才说,春娇知道胡婶应该是有重要事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