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过啊,我与你父亲为你商议这门亲事,最后成不成,还不一定,不过女儿啊,你也要做好准备才是。”英国公夫人拍着女儿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道:“议亲这等事,议亲的对象,合适才是最重要的,或许你对对方没有什么心思和感觉,可是,这种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家都是这般过来的,便是为娘当初与你父亲成亲,也是这般过来的。”

    “莫说是你,便是皇家公主,陛下赐婚,也是如此。”

    李韶默默点头。

    这些,她都明白的。

    以前还幻想着,自己要找一个喜欢的郎君,成亲之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生儿育女过完这一生,倒也圆满。

    后来,对于成亲这等事,心中是有一些害怕的。

    可是就如同娘亲说的这般,女子不是都要走这一遭吗?

    难不成还真要出家去当姑子,孤独一生?

    “娘亲,女儿明白的,亲事的话,全凭您跟父亲做主。”李韶说道。

    在府中学着管家这段日子,李韶的心性也平稳了许多,人也更成熟稳重了一些。

    以往一些天马行空的小女儿家的想法,也都被埋进了心底里。

    母亲说的没错,自己已经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了,长大了,成了大姑娘,就该有大姑娘该有的心思。

    李复回到家里,观看马球比赛的兴奋和激动劲儿还没下去呢,想想在宫中跟李孝恭说的那些话,李复也坐不住了,直奔着书房去了。

    趁着现在脑袋还清晰,聊过的话题还没有忘记,赶紧记下来,等明天就带着它们,去大安宫找太上皇去。

    眼下泾阳王府没有多余的钱财,可是大安宫里有啊。

    自家老叔说,自己给他送的钱,全都在大安宫的库房里堆着呢,他都没地儿花去。

    这下好了,给老头儿找个花钱的买卖做一做。

    李复在书房里奋笔疾书,老赵不在长安,如今宅子里管事的是老赵的徒弟,赵三,也是老赵的干儿子。

    老赵决定要培养他的时候,赵三倒也聪明,直接跪地上认了义父。

    如今在李复身边端茶倒水伺候的,便是赵三。

    李复看这小子的脑子,还挺灵光的。

    聪明好啊,跟聪明人交代事情省心省力。

    至于人品问题,王府捏着他的卖身契,又是老赵一手提拔上来的,倒是有几分信任度。

    老赵跟在李复身边将近二十年,什么样的“恶”没见过?尤其是在庄子上受穷的时候。

    而后到了长安城,日子好起来了,身份尊贵了,又是什么样的人的嘴脸没见过?

    老赵心里都有数。

    “赵三,这几天,长安城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李复低着头一边写一边问道。

    赵三在一边裁切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