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刚一进入新世界,新身体,白圣就知道,原身应该是被人活生生勒死的。

    劲很大,已经不是窒息而亡。

    是整个脖颈都断了。

    虽然这种致命伤很难治,但白圣龟息养元术也不是吃干饭的,况且她还有精神力辅助,可以将错位的骨骼复位。

    只要不是头被直接砍下来,或者挫骨扬灰,又或者身体烂了,死的太久。

    基本都能靠龟息养元术恢复。

    不过,就在白圣准备先用精神力让自己断裂的颈骨归位时,敏锐察觉到边上有不少活人气息,再加上原身明显是死于非命,被人害死的,这时候突然诈尸是什么结果很难预料。所以白圣当即便停止将骨骼复位,转而以龟息养元术保住体内一丝生机,并进入假死状态。

    同时赶忙梳理记忆,了解情况。

    很快,原身死因就基本明了。

    原身姓郭,出自定远侯府郭家,祖父郭明是开国武勋,妻妾若干,共生九子六女,其中有两个儿子尚了公主,三个女儿嫁入皇室,分别是开国皇帝的十三子,十七子和二十一子,妥妥的开国贵勋和皇亲国戚,上恩荣宠皆是不缺。

    直到开国武帝驾崩,新帝继位。

    开国武帝尚在的时候,他们既是君臣,也是儿女亲家,可是新帝,也就是皇太孙一继位,他那三个亲王女婿就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新帝觉得不安的藩王们了,跟新帝是毫无直接姻亲关系。

    同时新帝更加青睐信任文臣。

    君臣关系也没以前那么稳固。

    因此郭家理所当然的开始衰败。

    后来新帝削藩,全国二十七个藩王死伤惨重,燕王起兵清君侧,因为从古至今就没有太平年间,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所以当时的郭家是理所当然的紧紧依附于新帝,并十分积极对付燕逆。

    希望以此重获战功,提升地位。

    但结果是四年后,燕王成功攻入京城,新帝自焚,郭明惊惧不已,当天便病重,继而病死,郭家借此开始守孝。

    并趁燕王登基,递交承爵奏折。

    但承爵奏折却迟迟得不到批复。

    他们家不是有个定远侯的爵位吗?

    本朝并没有降等袭爵的规矩,一般来讲,只要不犯大错,嫡长子是能够正常继承侯爵爵位的,此时燕王刚刚登基称帝,并改元靖安,因为考虑到他是造反登基上位的,刚登基怎么也应该施恩勋贵,所以他们觉得承爵希望还挺大。

    只要爵位能够正常传承。

    没有圣恩,日后也能继续想办法。

    爵位,才是他们勋贵的根子,也是日后能够重新兴旺发达的,核心基础。

    但随着承爵奏折迟迟得不到靖安帝的批复,就这么一直卡着,郭家人的心情也越来越忐忑,并觉得是靖安帝刻意针对他们,可就算如此,他们也没辙。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跟着燕王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勋贵,才是如今炙手可热的人物,像他们郭家这种跟燕王作对的,不被清算就已经相当值得庆幸了,谁又敢胡乱折腾,或者抱怨不公。

    最后他们只能一边低调行事。

    一边努力争取。

    同时因为他们家此时已经没有人有实权官职,想要建功立业都没办法,除非直接去战场冲前线,但显然没有人愿意啊,所以只能把主意打到结姻亲上。

    让家里女儿设法参加选秀。

    结果就是,原身这个定远侯郭明嫡次子,郭开的嫡长女入选,成了太子的庶妃,并且相当得宠,数年生了三子。

    但太子也不敢随意替他们家求情。

    所以爵位依旧未定。

    直到靖安二十二年年初,靖安帝病重驾崩,太子继位,原身的枕头风才算正式起效,不但自己当上了贵妃,甚至于还将定远侯爵位弄到了他们那一脉。

    由她亲弟弟继承爵位。

    正常爵位继承应该由嫡长子继承。

    不过他们家的爵位,已经空悬了整整二十二年,不论是嫡长子郭贤,还是嫡次子郭开都已经死了,也就是原身的大伯和亲爹都死了。这时候虽然也能将爵位给大伯的儿子继承,但人无疑都是自私的,这种有好处的事,怎么可能让给别人,爵位给自己弟弟岂不美滋滋。

    反正都是祖父郭明的孙子。

    郭家内部,特别是嫡长一脉,对此肯定是很不满的,但他们家爵位毕竟都已经空悬了整整二十二年,如今原身还又被册封为贵妃,膝下拥有三个皇子。

    即便未来夺嫡都有很大希望。

    他们想反对也没有能力。

    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本来这种情况下,原身应该是最为幸福不过的,上有刚登基的明宣帝丈夫宠爱,下还有三个亲生儿子,等三儿子长大些,或者太子出什么意外的话,夺嫡,儿子中出个新太子都有很大希望。

    毕竟如今的张皇后只有一个儿子。

    她有三个,竞争力还是很强等。

    但要真一直这么好,原身也就不会死了,现实情况是,明宣帝登基改元后不到半年,准确来讲是明宣元年,五月末,明宣帝就突发疾病,骤然猝死陵。

    此时原身贵妃的位置还没坐热呢。

    按理讲,生育有三个儿子的原身是怎么都不该殉葬的,就连娘家稍微有些背景,且无儿无女的淑妃,都被特赦允许不用殉葬,又更何况原身有三儿子。

    但道理是道理,规矩是规矩。

    人不一定都按道理,讲规矩!

    极受恩宠的原身,一直是张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拥有三个儿子的原身,有夺嫡心思的想法,虽然没有表现的特别清楚,但也不算隐晦,至少有脑子的基本都能看出来原身有这倾向。

    所以张皇后自然是看不惯原身的。

    再加上明宣帝死的突然,并没有给原身留下任何依仗,同时后宫又完全在张皇后的掌控中。结果就是,明宣帝那边刚一驾崩,原身还没来得及见明宣帝最后一面,就被张皇后派遣亲信杀了。

    直接扭断脖子而死。

    正常情况下,殉葬流程不应该这么走,但在原身本身是贵妃,同时还有三个儿子的情况下,张皇后想通过正常殉葬流程弄死原身,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只有让原身自愿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