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何琼也是游戏公测用户,估计也是看到了游戏里的变化,才萌生要在拉萨建设防晒实验室的想法。

    受到游戏的影响,现实中的拉萨也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那里建立实验室的广告效应不容小视,可以用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关注度,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

    模拟现实的游戏,里面当然不会有梦世界游戏公司的存在,所有人记忆里都不会存在这个公司,薛燕他们这些游戏策划在游戏里是神农实验室的一个独立项目团队。

    研究的就是人类如何在不可抗拒的末日灾难过后,能更快的重新发展起来。

    拯救更多的人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他们的任务是保存更多的知识,各种生物基因、种子,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灾难过后,地球要经历数十万年或者数百万年的冰封期,才可能逐渐解冻,这也注定了大部分人就算扛过灾难,也无法延续下来。

    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个过程可以不考虑,这段漫长的时期对他们来说,只是游戏的一个进程介绍。

    薛燕他们这些游戏策划当然不能不考虑,既然要有足够真实,保持游戏的连续性,他们必须得设计出能跨越这段时期的方法,逻辑上能说的过去不行,技术上也必须有可行性,能经得起游戏中残酷环境的检验。

    为此,他们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末日基地方案,位于全球不同的地点,用来保存必要的信息,神农实验室的技术已经可以让人的寿命无限延长,可是在冰封的极低温世界,他们有再长的寿命,少数人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

    利用曾凡记忆唤醒过程中发现的冬眠技术,可以让人长时间冬眠,度过漫长的冰河时期。

    他们的基地既有高海拔地区不会被淹没的基地,也有未来一定会被淹没,存在于水下的基地。

    相对而言,水下基地未来会处在冰盖下面,温度不会那么寒冷,他们能做的事情更多,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也更高,只是水下基地对选址和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无论是哪种基地,想要维持长久运行,能源都是必须考虑的选项,这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

    未来长时间地球大气层会被浓厚的火山灰包裹,太阳能不可用,石油能源需要复杂的提炼工艺,对基地的规模要求太大,至少要有一个小型炼油厂才行,也不太现实。

    建在煤矿附近是一个好的选项,火力发电站的技术也比较容易实现,只是这些地区海拔不能太低,不然全部被淹在水下也等于零。

    至于效率更高的核能,反而是最不可能的选项了,现在自持力最长的核电技术,是灯塔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不过坚持五十年就需要更换燃料,未来的环境不可能持续提炼铀矿,核燃料也不可能长期储存,核电站的技术难度也是最高的,一旦发生事故,整个基地全部完蛋,综合下来安全性最低。

    经过多番对比,反而是目前使用最少的地热能是最安全可靠的能量来源,哪怕在海底也有许多地热能源可以利用。

    建设水下基地尽管技术难度也不低,建成后在未来生存下来的几率却最高,地热能可以直接供给生物生长的能量,配合曾凡研制的新型菌类,也可以发电,尽管发电功率和现在的大型电厂没法比,胜在安全持久,只要地热持续输出,发电菌类可以一代代的无限期生存下去,提供稳定不断的电力供应。

    基地的设备不需要太大的功率,能保持最低消耗的功能就可以,足够耐久和稳定的供应才最重要。

    综合以上的考虑,薛燕他们在游戏里陆上和水下的大部分基地都选择在有地热能的地方,即便是没有阳光、没有空气,他们也能建设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系统,利用地热能量持续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