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蓝卫国:“我知道镇子上有一个湖,里面有很多鱼虾,不仅可以让龙骨镇上的人填饱肚子,里面的蓄水量还可以保证接下来的粮食种植。”

    镇长的眼睛立马变亮了,“这个湖在哪里?”

    扪心自问,他当了这么多年的镇长,这个镇子的每一个寨子他都清楚,怎么有这么大的湖他都没有发现呢?

    蓝卫国讲了具体地址。

    “你是怎么知道那里有个湖的?”镇长问道。

    蓝卫国:“我偶然间翻看光绪年间的《龙骨镇志》发现的,上面有这个湖的记载。”

    不仅解决了镇子上的饥荒问题,还解决了下一年的粮食种植问题,事情安排妥妥的,蓝卫国启程返回。

    蓝卫国虽然只回去了几天而已,但是却解决了两大难题,龙骨镇上的居民,尤其是500号的人格外感激他。

    蓝卫国回来以后,周雪琴问道:“老家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那个湖里还有水吗?鱼虾都够吗?”

    同为500号的子弟,周雪琴自然也担心大家伙的生死安危。

    “那里面的鱼虾老多老大了,十几斤的都有,六七斤的更多,我跟大家伙说了,一斤以下的,咱们都别要,留着长大了吃。”蓝卫国跟周雪琴说道。

    得知这个消息,周雪琴开心地笑了。

    过了一段时间,蓝卫国收到了一封信,周雪琴帮忙拿了回来。

    信封上面的寄信地址是从龙骨镇人民政府寄过来的,周雪琴就好奇地打开看了看。

    刚打开信封,里面调出来一张剪报。

    周雪琴从地上捡起来,报道上面有一张照片,正是蓝卫国带领大家伙在湖里抓鱼的照片。

    拍照的人很有水准,借助了太阳光,与四周的景色融为一体,照片拍出来很有感觉。

    这片新闻报道了蓝卫国带领500号机械厂解决困难,度过难关,让大家伙在饥荒中平安度过的事迹。

    报道洋洋洒洒几千字,占了报纸的大半个篇幅,内容非常详细,过程也非常清楚,就连蓝卫国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都给记录下来。

    看来这篇报道很可能就是500号的人写的,或者通过采访500号职工写出来的。

    无论如何,看完这篇报道,周雪琴都觉得蓝卫国是个有责任心、有大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