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了解了生产组的情况之后,石路又继续了解建筑的情况。虽然他能直观的看到工程的进度,不过具体的事儿他还得仔细的了解。

    最大的工程莫过于城墙了。今年的进度并不理想,仅仅是完成地基的部分。这主要的原因是运输的困难。

    城墙的地基壕沟早就挖好,现在众人忙碌的是把石头砌进去,作为牢固的基础。这就需要大量的石头和熟练的建筑指挥者。

    然而华部落正式开始建房并没有几年,人才远远不够。大部分受过训练的人,仅仅懂得最基本的木尺和吊坠的使用。当真正的让他们去组织施工时,错误百出。

    陆果就对石路说:“有时候镶嵌一块石头,都得反复的进行一两天。太慢了。”

    毕竟城墙不同于房屋,需要的石头更大更多,让族人无所适从。幸好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建筑队的人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才稍微加快了进度。

    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采石场离着华村并不远,也没有什么坡度。不过巨大的石头,运送起来特别的麻烦。运一块石头,就需要两头牛和十多个人,一步一步的挪。马车根本用不上。

    装卸的时候,也缺乏工具。大多时候就是靠着人力抬起来。修桥那边用的木头滑轮数量不够,还得随时支援别的工程,这拖累了城墙的进度。

    最难办的一点还是人手的不足。一旦部落里有其他地方需要劳力,往往都是从城墙这里抽调。比如修路,收割和煤村的建设时,城墙建造几乎就停了下来。

    这么艰难的工程,让长老们就有些疑虑,到底需不需要建设呢?就目前华族可能会面对的危险,实际上还不必要,简单的篱笆和栅栏就足够。如果先集中于别的建设,也不会让华部落无法抵抗入侵。

    未知的危险,毕竟还没有到来过,谁也不知道城墙是否有用。众人的心思就是,要能够马上看到成果,这样大家才安心。

    巫就说了:“城墙既不能住人也不能马上完成,劳力是不是浪费了?”

    石路也注意到族人们多少有些这类顾虑,毕竟这又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他曾经也犹豫过,是不是现在建设城墙太早了些?

    后来他一想,一切都得从一无所有开始。当初几年,每年都会耽误狩猎时间去耕种和照料庄稼,族人因为迟迟见不到好处而也有疑虑,为此石路还开辟了新的猎场。

    这次也是如此。尽管他还不能确定华谷是不是会遭受攻击,但是事先准备是最好的。南北战略的布局已经安排下,短期内能够把已知的危险阻拦在外。这正是华谷加紧建设的好时机。

    就算是华谷不会遭受攻击,但是提前让族人得到锻炼也是好的。毕竟在这个时空,他所要的人才,必须由自己去培养,现成的极少。

    在族长的权威下,长老们还是继续的执行了石路的策略,而没有提出反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石路也将尽可能的去解决。

    运输的问题,石路决定赶制几辆大的车,以及趁着冬天给陆果制作足够的木滑轮。现在木匠的手艺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他的需求,因此他决定在采石场和华村之间铺设一条木轨道。

    大车的轮将用铜铸成,然后放在木轨道上滚动。至于调运的滑轮,他吩咐薛想办法造一些铜轮试试看。

    沼泽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北边的码头都造好了。未来竹排的建造就可以在那里进行,华村这边只需造船。

    谷口挖出的排水道已经固定好了,柳树不久都发芽成活。靠近华坪的部分,水田也建好,明年就可以种稻谷。石路决定在那里育秧,因为那里的气温回升时间比十里平原早一些。

    几个大鱼塘也挖好了,在水田北边形成一道水网。水网中竹排和小船能够通过,并且一直通往谷口的南北走向的水道。

    同梅河相同的大池塘也完工了。陆果带着人把河水引进去之后,里面的泥土都被冲走,没能冲走的部分就堆在河岸上,形成了一个人工的堤坝,把池塘和梅河分隔开来。

    在封冻前,梅河下游游来了不少的洄游的大鱼,它们都是要到华谷产卵的。为此叶还特地的让人把部分鱼关进池塘,做好拦水坝不让这些最大超过三十斤的鱼跑出去。

    石路让人去凿开冰面捕获一条看了看,原来是一种鲟鱼!这么大的鱼,要是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吃到鱼子酱了。

    这可以说是一种更好的捕鱼手段,每年秋季的时候,鲟鱼就会回来。只要在池塘的出水口处打开栅栏,放鱼进去,等里面的鱼差不多了就封闭起来,冬天砸开冰面就吃。

    叶学会了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她发现这种鱼在秋天的时候才出现,产卵完毕后又回下游了。所以在冬天,烧开梅河的冰面时并没有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