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时间进入十一月的时候,整个山谷基本本封冻住。桑经过统计后得出结果,虽然增加了一百多人,但储存的食物还能维系到三月末。

    本来石路担心肉干和鱼干不够,不分析了报上来的数字以后,才发现有些忽略了几个鱼塘里的超过两万斤的鲜鱼,而冬天河里用烧开冰面的方法也能解决一些。

    就将近三百人来说,这些肉类配合着芋头、笋干,维持半年都不成问题。等到春暖花开,又有新的猎物可以捕捉,刚好接得上。

    新加入的熊族人基本融入华部落的生活,语言的相通,加上曾经是共属一个部落,融合几乎没有问题。而云族人由于生活习惯上,语言上的差异,融合相对慢一些。

    好在南方的部落之间人口的交换不少见,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冲突产生。当他们来到华村半个月以后,石路在和的提议下召开了长老会议,决定把这些人分配到四个氏族中。

    如今的华部落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逐步出现,长老们的心态也有所变化。所有的长老对石路都是毫无异议的服从,但是在各自所管理的范围内都有了竞争的意识。

    石路倒也预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工具的进步意味着民兵队承担的狩猎的责任,已经不那么重,劳动组则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

    特别是未来劳动组将要承担着农业、养殖以及手工制作的主要生产任务,必定会争取让一部分男性加入。这次分配云族来的人可以说是一种预演。

    现在氏族的长老虽然更多是象征的意味,不过已经逐渐有了些实权。如果本氏族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在长老担任的部落职务上就能够得到一些倾向的资源分配。

    分配完云族人以后,石路又思考了一下长老之间出现的端倪。竞争暂时出在在高层,但未来一定会影响到下层,那就得做出调整以应对。

    石路现在也没能搞清,如果氏族之间出现分工,会发生什么矛盾。

    比如林氏族专门制造工具的话,那部落里选拔主管的人大都得从这一个氏族中找。这就相对限制了发展,造成部落内的垄断。

    短期几年看不出问题,时间长了则会影响生产。为了防止各种情况的出现,石路让各个长老讨论了几天,最终在他的决定下修改了原来氏族的模式。

    经过巫的将近一年的收集整理,基本上把能确立血缘关系的人都理顺了。现在他也相信石路说的近亲会导致天谴的观点,于是就按照石路的意思提出了一个方案。

    首先是以父系为基准,把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统统调整到一个氏族。规定氏族内以后只有被部落族长和巫认定为无血缘关系,或者较远的时候才可以婚配。原则上伴侣都要在不同氏族之间找。

    找到伴侣的,如果不申请则默认女方加入南方所在的氏族。各氏族由于暂时没有太多内部事务,就不安排领导者,实际上就是用部落直接管理氏族。

    石路想通过这种方式,慢慢的就可以消除氏族的影子,让部落更好的融合。至少现有部落的人要完全融合成为部落的中心。这样子才有利于华部落作为一个整体去处理和外面部落、氏族的关系。

    其次是取消氏族长老这一职务,长老由负责部落里负责某项重要常规事务的各队长组长担任。长老要按照传统氏族选出族长的方法,由族人选出。候选人就是各组组长。

    如果某组长没有被选上,则不具备长老的资格,无权参加长老会议,但其所在的组并不再选出长老,一直到组长被换才选新的。

    再次是,各个组长是由族长推荐并由长老会议决定,而不再是长老都可以提出人选。

    最后,确定了现在能够进入长老的组长分别为:劳动组,民兵队,后勤组以及巫。而且按照石路的意见,未来劳动组将分为农业组和和制作组。

    因此薛暂时进入劳动组,和叶同为劳动组的长老。最近组织起来的一些娱乐活动划归给巫,相关人也到巫的手下。

    后勤组则接下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要负责部落的物资、人员的调配,监督华村的内务如清洁,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集体居住的屋子的管理。

    由于桑怀孕,因此叶改为后勤组的组长,帮助桑处理后勤,桑则任族长的副手,协助处理内部事务。而叶的劳动组的位置则由陆果接任。

    而对于民兵队也将进行改变,改称为民兵组。组长由和担任。现在部落里虽然新增的女的居多,但也有部分男的。

    因此以前的成年男子都自动是民兵的规矩会被取消,而是在族人中中选拔三十男性、十五女性共四十五人组成新的队伍。选拔的标准是射箭准头、长矛的战斗力以及耐力。

    这四十五人民兵组的主要的职责是在华村四周警戒、探索周围的地形,植被,以及去远方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