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华部落目前的建筑水平,实际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几年的城墙建设,推进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工具上铜器也不是最理想。粘合剂的使用也简单,而且材料的运输一直都是大问题。

    石路计划修筑西部的防御设施,面对的问题就更多。首先就是在吊运方面,西部没有水流可以利用,会耗费更多劳力。其次就是技术方面,完全靠着原始的人拉肩扛以及粗糙的独轮车马车,再加上一群半熟练的建筑工,石路没有太大的把握。

    如果不修建相应的设施,而是靠着人去守倒是也行。不过那样他至少要抽调一半的武装力量,才能实现目标。华部落目前没有那么多的士兵。

    石路决定先实地考察后,再决定修筑什么样子的要塞。好在时间也不急,至少今年不用忙着去完成,只要保证有足够的士兵,就不用担心受到侵袭。

    他带着勘探的队伍,到达玉河高原的西边,首先考察路线。暴风山口刚好处于南玉山的南侧,中梅河上游。从鹿村到山口,只要逆流而上就能到达。

    不过这段百里的路程并不好走,修路的话面对着穿过群山和森林的问题。地形上,比北部的高原以及南梅河沿岸复杂得多,要完成通路的话,石路至少要修十几座桥。这么大的工程量,凭着华部落的水平,十几年都修不好。

    在玉村呆了几天后,石路决定从玉河高原的西部找到一条通往西南的路。去年石路就被野驴带着绕了许多圈子,最终还是找到相通的路。他只要选好路线,然后在山中开辟十几里的捷径,就能通过平坦的草地到达山口。

    穿越了南玉山之后,队伍在中梅河北岸休息,同时也总结考察的结果。

    叶看了一路画的地形图后说道:“这一带树木都很少,暴风山口和玉村距离太远,发生情况很难得到支援。”

    “对啊族长,你看这附近除了稀疏的灌木和杂草就是怪石,也没有什么能利用的。人驻守少了力量不够,多了补给困难。”陪同来的陆果也说道。

    南玉山上除了一些山鼠和部分猎物,就没有什么能利用的资源,加上还有一些积雪的山峰,驻守更难。就算修通了路,一年中有几个月是大雪封山的,华部落去年冬天勉强能支援玉村,再往西就难了些。

    “还有就是在这修筑道路和据点的时候,木材要从南玉山运下来,很麻烦。河这里也得搭建一座桥。”叶也说道。“五千人的建筑队伍,除去南边戎山所需的修路的力量,分到这里的不够!”

    石路仔细一分析,的确是困难重重。去年那是追逐和作战,并不觉得有多大负担,不过今年勘察队伍携带物资就显得困难。山口的大风一定影响工程进度,这就加重了补给的负担。

    不过不修也不行,万一有部族越过山口,就马山进入森林中,那时候作战就困难了。从去年的经验上看,西部的部族越过高山后,牧场就危险了。现在华部落的全部山羊和大部分的鹿以及驴子都在这里,不得不守。

    “这样吧!据点继续修,然后派驻两千的俘虏常驻高原。明年开始,以玉村为中心,逐步开发中梅河沿岸一带。”石路决定道。这一带可以种荞麦,几年后就能大规模推广,春小麦也能比锡村种的多。

    根据这里的状况,石路打算在春天才派驻人马进入暴风山口,到秋末的时候就撤回玉村。派驻的人也需要太多,一个连的兵力就够。平日就在高山上巡逻训练,有危险的时候迅速发出信号。

    生产的力量就不用派驻太多,留下种植和放牧的人就够了。等修好后,石路只用派驻不到两千人,就能管理整个高原地带。

    很快的,穿过南玉山的路线就确定好了。对于这段路石路的要求并不高,只要驴和牛马驮着东西能够穿过就行。避开一些冬天容易出现雪崩或者夏天可能有洪水的地带,就没有太大的危险。反正华部落也用不着爬上高山,只要在山脚山谷活动就行。

    路线确定好之后,石路就带着人到了暴风山口,观察这里的情况。由于处在山脉的高处,而且又是东西交界,因此这里风很大。如果在山口中修建据点,石路还需要解决饮水的问题。

    中梅河虽然就在旁边,不过万一据点的人守不住外围,躲进建筑物,敌人占据河岸就能断了水源。

    在山口附近观察后,石路发现了能利用的地方。由于两边就是高山,阻挡了东西的水汽,这一带的降水并不少。只要在据点里修建水井,就能储存一定的雪水。

    水源问题解决后,就是具体的修建地点了。暴风山口的南侧是悬崖,根据石路的观察也不容易出现雪崩。北侧虽然是相对缓一些的地形,但他发现了春天雪崩的痕迹。

    于是石路把据点规划在山口东南边,靠近中梅河谷地的位置。这里刚好守住整个山口,人在据点里往山**箭,既避开风向,也挡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