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翌日清晨,赵京华又是一大早就赶到了崇文馆。

    太后如今夜夜好梦,吃的也多了,无事便在寿康宫里到处走走,赵京华自是放心下来,来崇文馆寻苏遇寒。

    临近年关,宫里上上下下都忙了起来,宫外也不得松懈,李景瑜如今有公务缠身,也不好常进宫。

    如今宫中无后,操办除夕宫宴这种事便落在了协理六宫的灵贵妃身上,太后年老,也放心灵贵妃,便将此事交给灵贵妃着手去办。

    先前宸帝曾去寻灵贵妃,与她提了要立后之事,灵贵妃态度淡然,懒得理宸帝的事。

    立后一事,太后自是最赞成的,她这些年可是看着灵贵妃的,至于朝堂,灵贵妃满门忠烈,经年来大方稳妥得当,七公主婉贤淑,国不可一日无后,灵贵妃眼下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朝中一些太子党羽,怕是要惶惶不安了,太子本就不贤,只是还未有把柄能够危急,如今宫里有了贤能的嫡子,太子的地位怕是会被动摇。

    其他皇子等,皆都是些说不上话的嫔妃所出,自是也不敢有异议。

    若是太子曾经做的事东窗事发,那些个太子党羽,看着曾经柔嫔得势,太子记到了孙氏名下,选择站队太子,如今可会后悔。

    ——

    崇文馆并没有被临近新年而变得喜庆,沈重不喜热闹,故而崇文馆一如往常。

    今日换成了苏遇寒等赵京华,苏遇寒拿着本游记,漫不经心的读着。

    赵京华看了眼封皮,讲得竟是东临。

    东临苦寒,但又别有一番景致,不同于大安的风景如画,东临而是冰雪封天。

    苏遇寒旁侧还有一本苗疆记事,显然是刚才找出来的,还并未翻阅。

    苗疆?

    沈重对什么书都感兴趣,游记更是,他虽未曾走遍大安,但知道的说不定比他二人都多。

    “苗疆啊!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赵京华和苏遇寒钦佩的看着沈重。

    “你们别这样看着老朽。”

    “没事没事您继续。”

    听着沈重讲了半天,二人算是听明白了。

    苗疆是盘踞在大安最南部的一支部落,同柔然一样,群居生活,但不同于柔然的是他们不以游牧为营。

    苗疆以几个大部落和十几个小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各自群居,以脚楼为主,每个部落以一大姓氏为主。

    苗疆又称南诏,是曾经战乱是一脉苗姓大户迁去避难之地,苗疆被大安包围,后来苗疆势力增大,成了独立于诸国的存在,不过后代怠懒,势力早不如前,只能依附大安,早在十几年前就归顺了大安,如今的苗疆首领事苗疆诸部落的之首,苗姓大族的长公子。

    苗疆归顺于大安时,先帝爷曾封苗疆首领为南诏王,为不降爵世袭。

    南诏王每年会向大安进贡,以表臣服,南诏这些年来也一直很安分,故而大安愿意管辖南诏。

    大安并未在苗疆设立南诏都护,不同于其他州郡,将统领权交于南诏王,南诏同大安风俗极为不同,先帝怕接手后反而适得其反,故而才出此计。

    但南诏人不愿意同大安有过多交情,所以很少有人能去到南诏,能去的不过是这朝廷例行派去的使者罢了。

    至于南诏景致,听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个定情的好地方。

    只是周围很少有有人真正去过,书上记载的不过是从前南诏并未归顺大安时的实录。

    新任南诏王十分有手段,苗疆这几年在大安存在感极低,但不生事,每年又有进贡,也有例行的奏折入京,大安朝廷也并未过多干预,便一直相安无事。

    ——

    苏遇寒听的一头雾水,赵京华却对苗疆十分感兴趣,若是能去一趟苗疆,那这游记可得更近一步了。

    “太傅大人,我想去苗疆。”

    沈重愣了愣,“苗疆可不是说去就去的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