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梵音徐徐,不绝于耳,教人内心平静。青烟袅袅,香客来往,善众拜佛求缘。

    聂萧于房中吞吐真气,运转周天,竟觉丹田之中有一丝剑气缓缓运行而出,顺着真气汇集于头顶气球之中,等到行功结束之后,那剑气又落回丹田之中。此时内窥一看,那剑气稳坐于丹田中心,凝聚成一点,忽明忽暗。

    聂萧大喜,心想:“是了,这便是凝剑气成种的第一步了!”

    话说世上大部分武功乃是将天地之气纳入丹田之中提炼为真气,以分清浊,从而运转,扩充经脉,需要用时则从丹田之中调取。

    而神剑谷的“混沌真元诀”却另辟蹊径,先将丹田中的先天之气排出体外,汇聚于头顶百会之上,吸收提炼天地之气为真气,再收于体内,却不直接进入丹田之中,而是先行在经脉与百穴中游走周天,当回归丹田之后,真气自行逆转周天,最终回落丹田,成一片混沌,不分清浊。

    因此“混沌真元诀”在练功时能获得更为精纯的真气,但在与人打斗时,虽能更快的提气换气,但也容易因此耗力过度,难以持久,多求速战速决,很少与人拖到千招之后,故此当神剑谷弟子遇上更高档次的对手时,往往会因后继不足而落败,因而神剑谷对于招式的研究更为细致,创出许多精妙绝伦的剑法以弥补后劲不足的缺点。

    曾经神剑谷因“混沌真元诀”难以持久的缺点而将其束之高阁,转练其他功法,虽没了后继不足的顾虑,但威力却大打折扣,虽剑法精妙,却还是沦为江湖中的二流门派。

    直到西汉末年,神剑谷中的一位修炼“混沌真元诀”的前辈误打误撞将剑气融入丹田之中,发现了其可容纳万物行属的特点,将剑气收聚于丹田之中育养,在混沌之中凝结成种,即便真气不足,亦能调取威力更甚的剑气当作内力使用,若是将剑气与真气同时使用,其威力更是惊世骇俗,一举再将神剑谷提升为江湖顶尖门派,数百年来从未有人能匹敌。

    此时聂萧在丹田内发现的这一丝剑气,令他欣喜若狂,心中庆幸。他知引剑气入体乃是一件凶险万分的事情,在剑气第一次进入丹田之前,需于四肢百骸中流传一次,此时剑气并未被功法所包纳,等于是外物,会引发排斥,若是控制不好,便会经脉被乱斗的真气与剑气所伤,轻则功力全失,成为废人,重则经脉尽断,走火入魔而死。

    聂萧收了功,正高兴间,忽觉腹中饥饿,他看了看日头,此时正是用饭时间,便略微收拾了一下,走下楼去。

    这菩提客店虽颇为别致,但生意似乎并不太好,正是午饭时间,大堂中却只有寥寥两桌客人,只见那第一桌乃是四个人,三男一女,都带着兵器,只是低头吃饭,并不说一句话,看他们眼神不善,不时瞟几眼另一桌的客人。

    另一桌客人是个青年,男生女相,长得极为好看,蛾眉凤目、琼鼻樱唇,若不是看到他的喉结,聂萧甚至会以为这是个穿着男装的极美女子。

    那青年见聂萧走下楼,便对他报以微笑,聂萧亦是以笑容回礼,不自觉的便走了过去,抱拳道:“兄台也是一个人?”

    青年点头道:“不错,但独饮独食,不免有些闷,若是兄台不嫌弃,便一起坐下交个朋友。”

    不知为何,聂萧对着青年颇有好感,隐隐中觉得对方亦是与自己有同样的感觉,当即便不客气坐下道:“如此甚好,在下聂萧,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青年道:“在下林长生,幸会。”他伸手拿来酒杯碗筷,并倒了杯酒在杯中,与聂萧互碰一杯,算是认识了。

    聂萧细品杯中酒,只觉香醇可口,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清甜,一杯饮下,顿时教人神清气爽,忍不住赞道:“真是好酒!”

    林长生笑道:“这是店家自酿的酒,听说放了几种药材与果子,在这暮春时节喝是最好不过了。”当即又与聂萧碰了几杯。

    聂萧看向对方道:“听林兄的口音,似乎也是蜀人?”

    林长生道:“在下是益州人,我若没听错,聂兄可是嘉州一带的人?”

    聂萧道:“正是,小弟来自峨嵋山。”

    林长生倒酒笑道:“我们都是蜀人,也算是同乡了!既然如此,那就更该喝一杯了!”两人又再干杯。

    这一餐饭吃得也算久,从中午吃到了黄昏,不知不觉地上已摆满了酒坛,但见两人虽都有了酒意,但依旧精神抖擞,谁都没有醉态,这两人相谈甚欢,一来二去互生相见恨晚之感。

    此时正是黄昏,夕阳西下,隔壁的佛寺传来鼓声,接着便是僧人们的晚课,梵唱念经声响起,绕梁不散,伴随着晕混的太阳,令人身心舒畅,渐生空明之感。

    店主毗芭喇从柜台后走出来,去到院子里的菩提树下盘坐,念唱起经文来,听那梵唱声空灵,只觉得比隔壁佛寺里众僧念经只声更为庄严,看得聂萧恍惚间以为她便是一尊菩萨。此时清风吹来,树叶沙沙微响,池塘里的鱼儿纷纷浮上水面,树上蚍蜉停在枝叶间,天边的鸟儿也落在她的身旁,就连门外的野猫野狗也循声而来,与那鱼鸟一同落座,听她梵唱。

    林长生眯眼笑道:“我第一天看到这情景是也是惊呆了,还以为是菩萨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