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张景仁快步走向书房,写了一封真诚的感谢信。

    结果今日一早,孟凌快马来报,说马金村一百余人连夜跑了,去向不明。

    世人都喜欢去富庶的县城为官,容易获得功绩美名。

    在江南已经有人将陈青兕与上官仪相提并论,诗坛两大俊杰:潇洒倜傥上官郎,千古豪情陈青兕。

    可在姬温眼中,陈青兕这个田舍汉,有什么资格与高贵的上官侍郎相提并论?

    他不能输,尤其是不能输给陈青兕……

    “太好了!”

    失败了,以后陈青兕三个字就是笑话;万一成功了,那他们这伙人岂不显得很蠢?

    直到正午时分,收到了陈青兕的快马来信,看着手上的信,一颗不安的心,终于落定。

    大家都选择顺其自然,你陈青兕充好汉,将百姓聚在一起,走不一样的路,那就是不合群。

    姬温是贞观七年的状元,才情纵横。只是这个时代的状元并不怎么值钱,姬温也没有什么背景,才情并没有让他走上仕途,自负空有一身才华,却碌碌无为的在长安当一个散官,直到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上官仪。

    孟凌苦着脸道:“睦州的情况就这样,大战过后,没有谁比谁好。我们马金村是穷,他们去了张村李村就能好了?唯独青溪县,那边也不知什么情况,弄出了一个千家衙,还给出了优渥的政策。我们县不少人都偷跑过去,伏庆那伙人,要去只能去那,只会去那。”

    孟凌赶忙捡起,信开头的问候之言,一眼扫过,落在最关键的地方:“今日贵县马金村百余人逃至本县恳求收留,此不合规矩,欲将他们送回。哪知对方陈述马金村村正孟凌恶行,不愿归返,大有不收留他们便去州府控告刺史之架势。”

    姬温见此情形,果断决定以发展桑蚕为主,发挥老弱妇孺的最大潜力。

    这世上有些人身怀逆向思维,就喜欢反其道而行。

    继续看下去,见信中写道:“在下恐事情闹大,与张县令官声不利,只能冒昧收下,叮嘱他们不可提马金村,此事到此为止……”

    <divclass="contentadv">孟凌心头大石落下,可又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感觉便宜让人家占了,自己还得感谢人家?

    但随即又写了一封信,让人分别将信寄给了陈青兕以及桐庐县县令姬温。

    气氛凝滞。

    但看着阴沉的县令,他不敢说话。

    桐庐县与青溪县、遂安县有些相同的问题,都是老弱妇孺居多,而壮丁少。

    那可一百多条活生生的生命,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这个县令可是要到头了。

    张景仁脸色阴晴不定,青溪县的陈青兕他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有心结交。直到得知对方将青溪县将百姓都聚到县城的时候,才断了此念头。

    张景仁叫来苦着脸的孟凌,将信甩在了他的脸上:“自己看!”

    两封信分别送往青溪县与桐庐县。

    同样拥有天赋才情的上官仪对他极为欣赏,向朝廷举荐了他。

    孟凌心头莫名,却也依言滚了。

    半个时辰后,桐庐县长史一脸兴奋的快步入内,道:“好消息,赵东家已经同意来我桐庐县,有深入合作之意。”

    张景仁心情一下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哼起了轻快的小曲。

    而赵东家正是针绝赵家家主,江南最大刺绣行的东家。

    桐庐县的桑蚕与针绝赵家一旦合作,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