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陈青兕微震,双目直视眼前白花花的老人,道:“上大等这是要去中原求医?”

    金庾信颔首:“这年纪大了,有些贪生。让大都督笑话了……”

    <divclass="contentadv">陈青兕当真想不到金庾信竟如此决绝,完全不给新罗留半点希望机会。

    “好,我的文书曾跟药王孙思邈学过几年医术,可以介绍给上大等。”

    “谢大都督!”

    陈青兕看着金庾信一步步离去的背影,苍老无力……

    他无法感受金庾信此刻的心情,但他没由来的,生出一股自豪感:他是华夏人,生在华夏。

    不管是前世今生,他都生活在最伟大的国家时代,永远体会不到,金庾信的感受。

    自祖龙将一统的概念定下以后,华夏尽管摆脱不了封建社会的周期,有低谷有没落,但最后都会涌现无数英雄,靠着先辈留下来的精神魂魄,一步步走向巅峰辉煌。

    看着此刻没落如丧家之犬一样的金庾信,陈青兕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已经很伟大的时代,自己理所应当,让他更伟大一些。

    陈青兕从案几上取来了地图,认真端详。

    新罗的认输,让海东的局面有了新的变化。

    他的战术也要跟着变……

    打高句丽,那是没有必要打的。

    现在不好打,也拿不下来。但他们可以袭扰……

    不让高句丽春耕、秋收,不让高句丽正常发展,让高句丽加强自己边境力量的投入,让他们入不敷出。

    以最小的代价,搅乱高句丽的经济。

    陈青兕有了初步定计,然后将刘仁轨叫来一同商讨细节。

    刘仁轨得知新罗如此,很是意外,忍不住道:“其中会不会有诈?”

    陈青兕道:“我不是关羽,他们也不是吕蒙、陆逊。打高句丽,水师用处不大。我会让一支部队常驻对马岛,新罗真有胆子来白衣渡江,我们就可直捣建业。”

    只要对马岛不失,唐军就能扼住新罗、倭国的命门。

    刘仁轨深深地看了陈青兕一眼,暗暗佩服,自己这位小兄弟在布局上的能力,当真是天下一绝。

    换作自己,决计想不到小小的对马岛,竟有如此效果。

    两人当即定下策略,让黑齿常之、程务挺、赵持满等擅于用骑的大将,不定时的北上,袭扰高句丽境内。

    陈青兕还大手一挥,还赠给他们一句用兵名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为了提升高句丽国防力量的消耗,陈青兕还让新罗在高句丽的边境陈兵,不要求他们出兵,只是在边境驻扎就好。

    有军队在,高句丽就不敢不防。

    新罗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投了,也会时不时的出兵袭扰,学着唐军一样,不求杀敌人数,只求恶心破坏。

    在辽东的程名振,他们也收到了李治的旨意,并且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个字给了他们。

    领悟这十六个字精华的不是别人,正是薛仁贵!

    万夫莫敌的薛仁贵将游击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领着骑兵长期出没于高句丽的东北地界,虎步东北,无人可敌。

    当然薛仁贵战绩虽然漂亮,可效果远比不上位于海东半岛的百济、新罗。

    毕竟东北那边,都是山川险地,高句丽设置了重重障碍,完全作为军用,并无多少民生设施。

    而百济、新罗往北不远就是大同江……

    大同江两岸平原,那是高句丽赖以生存的土地。

    陈青兕这一路兵马的袭扰,对于高句丽是致命的。

    只是短短两个月,高句丽的权臣大莫离支渊盖苏文就支撑不住了,向中原派出了使者,请求李治高抬贵手,高句丽愿意向大唐臣服称臣。

    李治的表了态,除非渊盖苏文亲自入长安请罪,不然称臣一事,绝无可能。

    渊盖苏文自是不敢冒险……

    袭扰继续。

    陈青兕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因为穿越的关系,对于远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加上在兵部的历练学习,相辅相成,以至于长于战略,短于临阵。这种小股部队的袭扰,考验的是将官的临敌应变能力,他过于深入的干涉,反而会限制诸将的发挥,他是完全处于完全放手状态,任由他们自决。

    自己将心神放在对百济行政的治理上,他提高三韩故民待遇的行为,无可避免的伤及扶余贵族的利益,很多政策推行的都不是很顺利。

    但陈青兕就没想过在百济长久的待下去,完全不怕得罪人,手段狠厉。

    刘仁轨则在一旁当起和事佬,安抚着受伤的扶余贵族。

    陈青兕收百济百姓之心,而刘仁轨安抚扶余贵族,两人一黑一白,一白一黑,相互配合。

    尽管遇到不少问题,凭借两人过人的政治手段,都能从容化解,一切政令都在彼此的配合下,有效的推进。

    相比百济的一切顺遂,远在中原的洛阳却是暗流涌动。

    洛阳上官宅邸。

    上官仪清俊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怒意,他将手中的茶盏重重的敲在案几上,嘴里忍不住怒骂:“牝鸡司晨,祸乱之始。”

    毫无疑问,将上官仪惹怒的正是武皇后。

    古往今来,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

    但李治这个皇帝向来不在乎什么铁律规矩,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维持,什么手段都无所谓。

    故而也有了武皇后批阅奏章这一事情。

    皇后批阅奏章,此举最先刺激的就是宰相。

    奏章之重,向来唯有皇帝、宰相有权批阅。

    皇帝若因身体不适,一时半会儿处理不了政务,大可以让宰相顶上,身为百官之首,这是宰相的权力。

    可现在武皇后,一女子,竟然批阅奏章,此事早已引得大多官员反感。

    其中以上官仪最甚……

    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