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3章破阵乐

    吐火罗的使者尽管成语用得不是很恰当,但这一口流利的汉语却有几分韵味。

    李世民重视文化出口,大唐的文字与官话早已成了周边藩属国的必学语言。

    受华夏文化影响的诸多,若不会大唐文字与官话会给笑话土鳖的。

    麦麦迪对陈青兕这般热情,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儿子阿巴达姆正在大唐的国子监求学。

    在大唐四方留学生很多,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正常人究其一生都只能习得皮毛,何况是这些留学生?

    此外长安的花花世界可比本国多姿多彩,能够远来留学的人大多都是地方部落的酋长之子,甚至小国王储,能够不受诱惑,潜心学习的人不多。

    他们身份特殊,国子监的博士们也懒得多管,对于他们都处在放任状态。

    个别时候,还会遇到本国官宦子弟的排挤。

    毕竟于高高在上的大唐子民面前,这类留学生跟土包子没啥区别。

    甭管在本国他们如何为非作歹,到了长安就主打一个通情达理,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陈青兕的态度与其他国子监博士完全不同,他们无视这些留学生,陈青兕却将之当作宝。

    这些都是他国世子,在政治上是有大用的。

    跟他们打好关系,未来指不定就能成为藩属国的国王或者实权人物,将他们培养成亲唐代表,处理一些特定的外交事情,会有奇效。

    陈青兕被李治安排到国子监,也有这么一层意思,让他培养一些新罗、百济的亲唐勋贵。

    陈青兕改革国子监的时候,对于这些留学生作了一定的照顾,尽量杜绝了排挤霸凌的情况,平日里还特别关照他们。

    在国子监的留学生大多都来自于游牧或者渔猎民族,善于骑马射箭。

    陈青兕让他们传授骑马射箭的技术,给留学生与汉家学子建立交流的桥梁。

    故而在诸多留学生心中,陈青兕地位极高。

    麦麦迪听儿子说过陈青兕,对之尊敬有加。

    麦麦迪是吐火罗的王储,不过自身没有什么竞争力,便将儿子丢到了长安,既可以避免全家给一锅端了,也可以增加自己王位的竞争力。

    身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家孩子的老师,放低姿态是理所当然的。

    陈青兕得知麦麦迪的长子在国子监,少不得夸几句他的儿子。

    麦麦迪父怀大慰,开怀大笑。

    只是短短两句,麦麦迪便对陈青兕好感大生。

    两人闲聊了一阵,到了开席的时间。

    吐火罗在西域实力不俗,算是地方一霸,疆域与大食国、大唐相连,亲大唐而敌视大食。

    大唐当下也没有与大食争锋的意思,战略意义非凡。

    因故吐火罗的宴席位置颇为靠前,位于右侧第十一排。

    宴会的开幕式毫无疑问是大唐的国歌《神功破阵乐》。